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11月11日 上午 11:00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经济

这是全国平均工资的真相

冰川思享号 2024年11月10日 09:02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民经略 Author 凯风

各省份平均工资,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,与人均GDP也基本正相关,但也存在很多例外。


撰文丨凯风

中国地域广阔、禀赋不一,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距。


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GDP总量上,也体现在人均GDP人均收入、平均工资等指标上。


人均GDP和人均收入,覆盖的是全体居民,而平均工资,只涵盖就业人员,且以税前工资为衡量基准。


如果说GDP代表的是做蛋糕的水平,人均收入就是全民“分蛋糕”的体现,平均工资则是就业人员“分蛋糕”的写照。


谁是全国平均工资最高的地方?


01


近日出版的《中国统计年鉴2024》,完整披露了各行业、各地区的平均工资。


数据显示,2023年,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.06万元,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.83万元。



以月简单折算,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超过1万元,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约5700元,两者存在明显差距。


从行业来看,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大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、金融业、科研服务业;

而最低的三大行业则是住宿餐饮业、农林牧渔业、水利环境相关行业。



行业数据与日常认知基本一致,但无论是月均1万元的平均工资,还是不同单位间的差距,都让人感到意外。


先看第一个问题,人均收入过万,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到“拖后腿”?


平均工资,是典型的“平均数”,自然存在“被平均”效应。


就像姚明与潘长江的平均身高、马云和快递员的平均收入,平均数天然存在局限性。


此外,平均工资是税前工资,而非五险一金之后的到手工资,两者间存在20%以上的落差。


显然,“中位数”收入更为合理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这一数据并未直接对外披露。

再看不同单位工资,为何存在悬殊?城镇非私营单位,是否等同于“体制内”?

其实,“城镇非私营单位”包括体制内,但不全是体制内,而是涵盖国有单位、集体单位、股份制企业、港澳台资和外资企业等,可视为大中企业和单位的集合体。

无论是“三桶油”、三大运营商等大型央企,还是腾讯、阿里、华为等大型民营企业,抑或特斯拉、富士康等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,都囊括在内。


与之相比,城镇私营单位,主要是私营企业,多数都是中小企业,工资与大型企业之间存在悬殊也就不难得到理解。


此外,平均工资的统计,只涵盖了单位人员,大量的个体户、自由职业者都不在其列,这自然也让这组数据显得更高。


即使如此,平均工资仍旧重要。

它不仅是初次收入分配和真实发展水平的体现,还是缴纳社保、公积金的参考基数,也是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基准。



02


哪些地方平均工资更高?


我们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基准,涵盖了几乎所有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民企外企,更能看出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。



可以看到,京沪遥遥领先,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超过了20万元,而西藏、天津、广东、浙江、江苏等省份也在12万元以上。


从区域来看,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最高的10大省份,东部占据7席,西部占了3席,中部和东北都是颗粒无收。


整体来看,各省份平均工资,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,与人均GDP也基本正相关,但也存在很多例外。


令人意外的是,西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整体力压中部、东北,而西藏、河南的排位又显得极其突兀。


西藏平均工资位居全国第三,不仅力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,更超过了以共同富裕示范区著称的浙江。


不只西藏,一些公认的欠发达地区,如青海、西藏,平均工资与东部沿海省份不相上下,且远超中部地区。


同样令人困惑的是,平均工资最低的5个省份,除了东北的吉林和东部的河北之外,其他3个都花落中部:河南、江西、山西。


最令人意外的是,作为经济第五大省的河南,平均工资竟然排在全国倒数第一,仅有西藏的一半,约为京沪的三分之一左右。


这究竟是统计因素所致,还是背后隐藏了不同地区发展的真相?



03


西藏平均工资,为何力压粤苏浙?


这类反常数据并非第一次出现,西藏人均养老金收入力压京沪,位居全国之首,早就引发全网关注。

无论是GDP总量、人口规模还是财政收入水平,都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普通地级市,但收入水平却相当高。


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西藏享受了大量转移支付,在收入上享受到明显的补偿效应。


西藏地处边远高寒地带,环境相对艰苦,加上肩负国防重任,战略意义重大,因此从全国拿到了为数不少的转移支付。


考虑到高寒环境,为吸引人才流入,西藏许多单位一般在基础工资之外,都有额外补贴,工资水平普遍高于内地地区,这也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补助。


根据预算报告,2024年,西藏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为228.2亿元,但支出高达3158.1亿元。


这中间存在10多倍的巨大缺口,几乎都要靠转移支付来填补。


根据2024年财政部数据,在中央对地方的10万亿级转移支付中,西藏拿到了2393亿元,总量位居中下游,但考虑到只有300多万人,人均转移支付高达6.5万元,位居全国首位。



事实上,不只是西藏,同处西部的青海、新疆、宁夏、甘肃等欠发达省份,人均转移支付均在1万元以上。


与之对比,总转移支付最高的四川、河南,人均转移支付分别只有7400元、5400元,明显低于西藏等盛省份。



另一个原因是,西藏的就业单位数量过少,导致在统计平均工资时,存在一定高估的现象。


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,西藏只有4.7万个法人单位,而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类就占了1/4强,企业单只有2.8万个。


这一数字远低于东部地区,且西藏主要都是国企及行政事业单位,私营或民营企业不多,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平均数。


无论如何,西部在为东部贡献煤炭、天然气、电力,肩负国防安全、能源安全的同时,享受来自东部地区的转移支付,正是大国一盘棋的体现。



04


河南,平均工资为何倒数第一?


论经济总量,河南是不折不扣的第五大省;论人均GDP,河南也排在全国中游,并不弱于西部省份。


这背后,一方面是统计因素所致。


平均工资只统计了单位,且存在明显的“平均数”效应。

高新产业越发达的地方,行政事业单位、国企人员占比高的地区,自然就越高。


这正是东部和西部平均工资较高的不同侧面。



如果看所有行业更为真实的中位数,河南大概率能跻身中游,而西部地区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。


另一方面,考虑到产业结构的影响,农业大省的定位,始终是难以绕开的因素。


根据前文,平均工资最高的多为信息技术产业、金融业、科学研究及金融业,最低的则是农业、环保业、餐饮住宿业。


河南的互联网、金融业、高科技制造业的确不够发达,支柱产业过于传统,大型企业过少,导致平均工资水平不高。


无论是500强企业、上市企业等龙头企业,还是小巨人企业、单项冠军、高新企业,河南与其他经济大省都存在明显差距。


虽然农业收入不高,但在粮食安全中,河南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,堪称“大国粮仓” 的压舱石。


河南是我国粮食产量第二大省、小麦产量第一大省,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粮食净贡献省份。


然而,出于粮食安全考虑,区域发展普遍受到耕地红线的限制,越是农业大省,受到的约束就越大,能用于开发的土地空间就越有限。

即使如此,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,河南正在向高新产业全面转型,布局了包括新能源汽车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在内的新赛道。

一旦这些产业茁壮成长,河南经济将会再上一层楼,平均工资也将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。

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文集

《不服软的时代》

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

尚余少量

售完为止



陈季冰、连清川、魏英杰、任大刚张明扬、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、景凯旋、鄢烈山、吴晓波徐达内、十年砍柴联袂推荐

点击广告,立即购买


欢迎大家点赞、关注、转发!

*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

*本版编辑:冰小乐
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

*商务微信:lhellohm


【往期精选】





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

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·实力榜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


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冰川思享号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选择留言身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